从白族村寨到秀场:大理扎染的纹样叙事与破圈之路
在彩云之南的大理,白族扎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白族村寨的岁月长河中。如今,它正迈着自信的步伐,从白族村寨走向秀场,以独特的纹样叙事和创新的发展路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一、大理扎染的纹样叙事
大理扎染的纹样犹如一部部无声的史书,讲述着白族人民的生活、信仰与情感。
1.自然崇拜的诉说:白族人民生活在苍山洱海之间,大自然的山川湖泊、花鸟鱼虫成为扎染纹样的重要来源。蝴蝶纹是常见的纹样之一,蝴蝶在白族文化中象征着美好与吉祥,它翩翩起舞的姿态被生动地呈现在布料上,仿佛带着人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山茶花纹样也屡见不鲜,大理的山茶花娇艳欲滴,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以山茶花纹为主题的扎染作品,展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这些自然纹样,是白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他们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融入到一针一线中,让扎染成为了自然美学的独特表达。
2.宗教信仰的映照:本主信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扎染纹样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一些纹样会呈现出本主的形象或与本主相关的符号,它们承载着白族人民对本主的崇敬和祈福的心愿。此外,佛教文化在大理地区也有着深厚的影响,莲花纹等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纹样也常常出现在扎染作品中,寓意着纯洁、神圣和吉祥。这些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纹样,为大理扎染赋予了神秘而庄重的色彩,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白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
3.生活场景的描绘:白族的传统生活场景也是扎染纹样的创作素材。农耕场景、婚礼庆典、节日集会等生活画面被巧妙地转化为纹样,记录着白族人民的生活点滴和民俗风情。比如,在一些扎染作品中,可以看到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白族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生活场景纹样,让扎染成为了白族社会生活的鲜活写照,传递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民族情感。

二、大理扎染的破圈之路
曾经深藏于白族村寨的大理扎染,如今能够在秀场上崭露头角,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1.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像段数坤和妻子段银开这样的扎染世家传承人,他们肩负着传承扎染技艺的重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段银开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创新出100余种针法,段数坤则开发了多种天然染料,让扎染的色彩更加丰富。他们的儿子段袁和儿媳杨志瑞也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极简风的扎染服饰和亲子装产品等。正是有了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大理扎染才能够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与时尚的融合:大理扎染积极与时尚界合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例如,蓝续与新锐设计师陈盛韬合作,突破传统蓝染和扎染工艺,共同创作时尚成衣作品。林芳璐创作的《she》扎染艺术作品,融合了扎染、绘画、雕塑等多模态艺术形式,获得2021年Loewe基金会手工艺奖大奖。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大理扎染的独特工艺和文化内涵,又融入了时尚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使扎染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服饰和生活用品,而是成为了具有时尚感和艺术价值的高等作品,吸引了众多时尚人士的关注。
3.文旅融合的推动:大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扎染与当地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了“非遗活化—产业赋能—社区受益”的可持续模式。周城村建立了200余家扎染工坊与体验中心,游客可以亲身参与扎染的全流程制作,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让扎染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通过文旅融合,大理扎染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一非遗技艺,为其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
4.文化传播与推广: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大理扎染借助各种平台进行文化传播与推广。在社交媒体上,精美的扎染作品图片和制作过程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分享,让大理扎染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此外,一些文化展览、艺术交流活动也为大理扎染提供了展示的平台。2024年,白族扎染品牌蓝续与多位时尚设计师共创的时装新品在中国工艺创新博览会展陈,向包括法国文化部代表在内的众多来访嘉宾展示了扎染技艺的魅力。通过这些文化传播与推广活动,大理扎染逐渐走向舞台,成为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白族村寨到秀场,大理扎染以其独特的纹样叙事和不断创新的破圈之路,实现了从传统民间技艺到时尚宠儿的华丽转身。在未来,相信大理扎染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